文化特派员在行动|大运河旁不止有大兜路、小河直街,还有祥符桥

佚名
2024-09-07
来源:钱江晚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婧 罗怡
科技与文化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2024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文化特派员赴全省各地的乡村、社区开展指导服务工作,在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打造、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产业帮扶、文化人才培养与指导等方面申报建设文化项目。
大运河 祥符桥
9月4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查志强一行前往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祥符桥社区,就文化特派员项目——擦亮大运河文化的祥符印迹开展走访调研,并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学者一起围绕“大运河文化传承与社区营造”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大运河旁不止有桥西、大兜路、小河直街
还有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
“让祥符老街的记忆重现,当人们提及大运河时,想到的不只是桥西、大兜路、小河直街等,还有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这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徐伟兵作为祥符街道特派员的愿景。
祥符街道位于拱墅西北部,东临京杭大运河,南依余杭塘河,西接三墩镇,北与良渚街道接壤,因重建于明嘉靖1543年的祥符桥而得名,素有“杭城北门重镇、杭嘉湖水系要埠”之称。
在徐伟兵看来,祥符街道位于大运河文化带中,水系密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银泰城、大悦城等大型综合体落户其中,城市商业氛围浓厚。祥符桥社区的祥符老街更是历史印迹的所在。
作为一名社科研究人员,徐伟兵研究领域主要是文化人类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社会发展等。为推进文化项目建设,如何在学理和实践上贯通“文化”与“社区”,便成为此次研讨的主题。
文化特派员工作启动后,徐伟兵第一时间深入祥符街道展开近四个月的调研,在派出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拱墅区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与所在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共同制定出“擦亮大运河文化的祥符印迹”这一文化项目,并提出“研究”“展示”“宣传”三个关键词。即,系统梳理挖掘祥符街道社区的历史文化,在形成理论成果的同时,将其进行展示,并搭建相关平台,进行宣传。并同时尽可能地激发社区居民的感知度与参与度。学术研讨会就是平台搭建的一项举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举办学术研讨会、成立研究工作坊
“大运河文化传承与社区营造”学术研讨会暨研究工作坊的举办是为了配合推进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文化项目建设而组织的活动。作为工作坊的首场活动,通过链接“文化传承”和“社区营造”两个概念,即期望对当前文化项目建设进行学理研究和提供智识支撑,也期望未来能集结更多“外脑”,在平台建设方面形成同构。这是徐伟兵作为文化特派员,在祥符桥社区交出的第一张“答卷”。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查志强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查志强在本次研讨会上提到,期望以学术研讨会和工作坊的形式、载体,配合推进祥符桥社区的文化项目建设,助力打造拱墅区大运河文化**。此外,他表示希望借助工作坊的力量集合社会资源,推动社区能够自发、主动地进行组织、治理和发展等活动。
拱墅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应巧华
拱墅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应巧华表示,要将大运河文化和社区营造相融合,要不断持续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为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文化作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文化财富,书写深化改革的新导向。
杭州**城市学研究中心主任 江山舞
杭州**城市学研究中心主任江山舞指出,大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开放之河、繁荣之河、风韵之河。要把“还河于民、造福于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实现延续文脉、推陈出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刘朝晖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朝晖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三个角度以点带面地对大运河文化的内涵以及功能展开了详细的阐释,强调了大运河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
大运河文化传承与社区营造 圆桌交流
在研讨会圆桌交流环节,各专家学者围绕“大运河文化传承与社区营造”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不仅为大运河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社区营造提供了新的方向。
未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将对派出的文化特派员工作持续助力,创新有效机制,深化平台建设,将文化的力量转化为社区营造的不竭动力,不断“擦亮”拱墅区的大运河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235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